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备考指导 > 小学辅导 > 小学语文 > 小学古诗词之社会百科:事理规律

小学古诗词之社会百科:事理规律

  导读: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作为家长们,有责任灌输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帮助孩子进步,同时还能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为小升初考试打基础。下面给家长和小学生们准备的是古诗词之社会百科:事理规律,家长有时间的话教给孩子吧。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出处:《诗经·十月之交》

  释义: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出处: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释义:瓜是甜的,却有个苦的瓜蒂;枣是漂亮的,却长在荆棘上。比喻世上万物难以样样都好。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出处:晋·刘琨《重赠卢谌》

  释义:谁料到百炼精钢,竟变成柔软得能缠在手指上的东西。

  【合者离之始,乐兮忧所伏】

  出处: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

  释义:有合必有离,所以合是离的开始;有乐必有忧,所以说快乐里边潜伏着忧愁。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处: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释义:要检验是真玉还是假玉,就要用火烧它三天三夜;要辨别是豫章木还是樟木,就要等它长够七年的时间。诗句以“试玉”、“辨材”为例,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哲理:对事物的判断,有待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材:这里指豫章木、樟木。据说这两种树木要生长到七年才可以分辨清楚。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出处:唐·李白《代别情人》

  释义: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飞走的云朵再也找不到了。比喻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法挽回。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释义:世间的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出处:唐·聂夷中《劝酒二诗》

  释义:太阳不会是静止不动的,江水也不会是静止不流的。比喻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出处:宋·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释义:泰山虽然大,却不是最大的;秋毫虽然小,但也不是最小的。泰山的大,秋毫的小,是两相比较而存在的。

  【有得须有失,无福亦无祸】

  出处:元·朱庭玉《道情》

  释义:有得必有失,祸福相依存。

初高中提分热线:192-6656-3658

欢迎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高中辅导,中高考冲刺辅导,线上辅导+线下辅导

一对一辅导、作业辅导、小班课、艺考文化课

咨询热线

192-6656-3658

扫描智能学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免费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预约本地资深老师辅导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