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辅导教育集团】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在中国北方,这个时节可以吃甘甜多汁的柿子,南方某些地区则习惯吃鸭子进补。此外,很多地方还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过去的霜降,则是“备冬”的信号。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时,在我国有些地方则有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此时天气转寒,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如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