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北京实施“新中考”改革的“首考”,学生们可以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化学这5门“副科”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加上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与体育,每个学生的考试科目是7门。此前北京市中考科目为语、数、英、物理、化学5门。
在新出现的“思想品德”一科的考题中,出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党的十九大、国歌法、京津冀等考查内容。西城教师研修学院蒋凤等专家提出,新中考的考题与过去“死记硬背”为主不同,现在更加灵活、关注现实与个人想法,有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同时,为了处理好“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命题形式上,采用考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更“宽”更“活”的命题思路下,试卷呈现的形式能够让考生喜闻乐见,激发和活跃考生的思维。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