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在线答疑 > 初中 > 【语文】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

【语文】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

智能学辅导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指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运用借代,可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


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例(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3): 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 温庭筠
(以「帆」借代帆船。)


例(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
(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借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

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例 ④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例:

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四、工具代本体。例:

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

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初高中提分热线:192-6656-3658

欢迎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高中辅导,中高考冲刺辅导,线上辅导+线下辅导

一对一辅导、作业辅导、小班课、艺考文化课

咨询热线

192-6656-3658

扫描智能学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免费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预约本地资深老师辅导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