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备考指导 > 初中辅导 > 初中辅导班 > 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应如何定义?

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应如何定义?

 

智能学辅导教育集团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是不是就没有了标准呢?NO!!!或许很多老师认为讲得清楚,有逻辑就是一节好课,但却忽视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理解、是否会应用等问题。


如今,教育在发展,中高考也在改革。好课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在今天,好课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是好课呢?不妨检验一下:


一:教师要永远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教到。


让学生与情境(任务、真实问题)持续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知识、新认识、创生新意义的过程。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具有综合性、群体性特征,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交叉进行的,在理解中应用,才能在应用中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因此,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经历和体悟,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他们。


 二: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


作为教师,要学会专业化的学习设计,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边思考边讨论,边实践边解决,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教师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这也是对教育目的和教学价值的追问。


好课需要好的学习设计和实施


一:要有好的情境素材。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能造成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识角度。凡是针对学生认识障碍、需要理清认识思路的素材都是好的素材。

二:要有好的驱动任务。教师要能够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为什么?怎么办?思路性、关系性的任务是好的任务。


三:要有好的学习活动。思考、研讨、探究,概括、分析、解释,预测、设计、评价,建构模型等,凡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度参与课堂的活动都是好的学习活动。

四:要有好的教师行为。连续追问、证据反驳、思路外显、教练指导、搭设支架、引导启发、对认识方式评价、模型化,这些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有利于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是好的教师行为。


因此,好课可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要求。学生被触动、被激发,深度学习,学生的成长有增值,就是好课。好课是有爱心、有责任、有智慧的课,是教师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每一天、每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在体验、感悟、改进中创造出来的。



初高中提分热线:192-6656-3658

欢迎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高中辅导,中高考冲刺辅导,线上辅导+线下辅导

一对一辅导、作业辅导、小班课、艺考文化课

咨询热线

192-6656-3658

扫描智能学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免费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预约本地资深老师辅导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