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辅导教育集团】2018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正值元宵佳节,灯红人团圆。智能学辅导许昌南关校区为在校师生精心准备了馅料丰富的汤圆。一杯杯热气腾腾的汤圆很快就送到每位师生手里,浓浓的节日气氛洋溢在南关校区,让人心里暖暖的!

分发热气腾腾的汤圆

知识延伸:汤圆与元宵的前世今生
汤圆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而在广东被称为汤丸 。据说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儿,而不是饺子。
元宵
相传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元宵与汤圆,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北方“滚”元宵
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的馅料相对单一,传统元宵以甜馅为主,馅料多为白糖芝麻、桂花什锦等。元宵煮后,汤会比较浓,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南方“包”汤圆
汤圆的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且不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