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辅导教育集团】化学知识点总计之二氧化硫(SO2)
1、 硫---俗称硫磺
(1)、硫元素的存在: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火山喷出物中有大量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H2S)、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经常含硫。
(2)、硫的物理性质: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熔沸点都很低。
(3)、 硫的化学性质
① 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H2+SH2S
② 还原性:与氧气发生反应
③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 +3H2O
2、 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ⅰ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② 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Na2SO3 + H2O + SO2 == 2NaHSO3 ]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CaSO3
ⅱ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ⅲ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 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② 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
2KMnO4 + 2H2O+ 5SO2 === K2SO4 +2MnSO4 + 2H2SO4
③ 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
ⅳ 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变回红色)。
SO2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常见具有漂白剂有那些?原理有何区别?
①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2O2=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4NaOH+O2↑。因此,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③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3)、用途:制H2SO4 (将SO2催化氧化的产物SO3溶于水);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4)、SO2的实验室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