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辅导教育集团】放寒假啦,各位家长:要不要带孩子去旅行?这值得好好思考一下,再下决定!如果犹豫不决,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只需花费您五分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打着"让孩子全面发展"的口号,儿童旅行越吵越热,各种“去哪儿”火爆,各种驴啊、牛啊的层出不穷,从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这种旅行费用,已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但随着经济水平再如何提高,这些费用在大多数家庭面前,仍属于大额支出!要不要为它买单?值不值得为它买单?
大部分去旅行的人,彼此之间都会问:
带不带孩子出去玩?
去哪里去玩?
住什么酒店?
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
买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
......

放假前后,在妈妈们接孩子放学的聚点,在办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饭的时候,在你跟邻居家长碰面的寒暄里,聊的都是“放假你们去哪啊”,这一句话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有闲吗?你玩得起吗?
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长见识”,还是比较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你都被卷入这阵风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去!
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
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带孩子出行,可问题来啦:是带孩子去香港、去韩国、去马尔代夫、去欧美、还是去…这些高大上的旅行,只是把孩子从你家门口商场里的小游乐场,带到了一个更大的游乐场,从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带到另一个城市的动物园、海洋公园…
“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不能划等号,昂贵的投入,带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孩子在“好环境”中得到熏陶,到现代却逐步演变成对“物质繁荣”的嘘唏感叹。
在这些更豪华,更现代的环境中,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旅行,而不去审视什么样的旅行,最后结果就是,大家拿钱给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贡献。
为享乐而去的旅行,不如不去!

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
“在旅途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思考别人为什么活,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旅途所见与内心所遇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这是有些人所谓旅行的意义,这其中更多是想当然的“我认为”和“我以为”。
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不管他到哪,他最想去的还是游乐场玩,那么多名胜古迹他不在乎,不感兴趣,于是大人硬要他看,还硬要他看出点什么,实在可恨可笑。
一个孩子,也许乐意对着马路牙子发呆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国的马路牙子还是外国的,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探索过程。
孩子到底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样,所以,所有大人以为的旅行目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当你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为什么存在”的时候,你才对自己和别人要“怎么活着”感兴趣,才有探索的欲望,甚至有人到了成年,不也是浑浑噩噩地活着。
为什么把那些,孩子十几岁要跟同龄人结伴而行的地方,在小时候就由你带着他去呢?等到他大了,想要自己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你们曾经在各个景点照的照片,你觉得他还有兴趣再去一次吗?
很多时候,我们带孩子转遍全世界的结果,不是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只是他被迫在你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长的夙愿。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是的,儿童不要这样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