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V.S面试
托福100分的孩子录的比105的孩子好,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哪怕同一所学校录取的中国孩子,标化也会有5-10分的差距。真的没有其他申请的中国孩子标化更高么?一定是有的,但最后倒在了面试这一关。
引起差异的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学校希望孩子是能通过英语完成所有思考过程的,而不是“听到英语-脑子里翻译成中文-用中文想好回答-翻译成英文回答”。这个差异对经验颇丰面试官来说,一眼就能辨识。
招生官还向中国家长传递另一个信息:学校要求GPA,中国孩子后来都拿到了全A;学校要求托福,中国孩子都刷上了105;学校要求推荐信,中国孩子能够拿出数学、英语老师甚至校长穷尽赞美之词的推荐信;学校要求课外活动,中国孩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各种组织的发起人领导人和小慈善家、小公益家。
这些都很好,但当所有申请者都很优秀的时候,学校只有通过面试才能还原孩子的本来面貌,因为面试是最难准备的,甚至一些面试时的小动作也会体现孩子的底蕴究竟如何。凭招生官多年的经验,孩子面试的表现是长期积淀还是匆促习得,几句话就能感觉出。
托福=实力?
托福只是一块敲门砖,这同样适用于SSAT、申请材料等一切可以前期准备的东西。如果把敲门砖定的太高,可能会过于盲目并间接提高身边竞争者的平均水准。申请名校,标化不是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在申请前,孩子真的只有95分的实力,那就将100-105分水准的学校作为冲刺校吧!而不是当花费大量时间把托福刷上了110分以后,以为100-105分的学校就信手拈来。
因为招生官在面试时能看出孩子骨子里就是95分的托福实力,“认清自己”在招生官眼里也不失为一个加分点。长远来说,若95分的孩子去了110分的学校,也许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强压力,跟不上学习进度,丧失自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