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学生会觉得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有难度,好像物理已经成了大家比较发愁的一门学科,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初中物理真有那么难吗?那学生们又为什么认为它难?又为什么学不会物理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总结归纳的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分析记牢,从而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
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简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物体振动这一章的知识算是初中物理最基础的,完全可以算是送分题,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在上面“栽跟头”,而且还不止一次两次。我在给精英班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就时常提到,对于这种基础性的知识没有什么技巧和方法,靠的就是平时的总结,越是小的知识点就越是要多注意,不然很容易在考试的时候混淆。
一、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