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本质上是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在初二刚接触物理的时候没有去了解这门学科,在学习方法上沿用以前的方法,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这里结合我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一、忽视基础概念的学习
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沿用学习数学时候的一些习惯,或者小学奥数的一些习惯,找一些很难的题目去做,甚至做一些偏题,这样是得不偿失的。物理学习的重点应该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学习上。对于初二物理的学习,基本概念又尤为重要,很多概念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一些概念在开始掌握的就模棱两可,比如实像和虚像怎么区分,物态变化过程吸热还是放热的问题,到中考甚至高考复习的时候很难找到这些薄弱环节,因为题目覆盖知识点毕竟有限,这些掌握得不准确的概念就会成为以后考试中的暗雷。所以基础概念才是物理学习的根本。
二、忽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物理虽然是一门理科,但并不意味着数学好,物理就一定能学好。物理试题中某些试题的文字叙述需要我们认真读,而且需要寻找里面的物理条件,这是阅读能力。实验题会要求学生写实验步骤,有的学生方法是知道的,但是在表述的时候往往不能表述准确、有条理,比如控制变量法的回答,需要指出保持一个量不变,改变一个量,观察另一个量的变化,这样的三段,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经常忘记保持一个量不变,从而不能得分。在理科学习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理科概念方法的表述,虽然概念的理解非常重要,但是表达一个物理概念,一个物理过程也是物理学习中需要练习的内容。
三、忽视公式的物理意义
很多学生习惯计算不写公式,把物理题目的计算死记硬背计算过程,而不是去理解物理意义,平时做随堂练习时,套公式会非常有效,因为一节课往往只有一个公式,条件也肯定是公式中需要的数据,把物理当作数学来学。但是一到综合考试,这种习惯带来的危害就凸显出来了,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平时做题还不错,但是一到考试就不行,或者是单元测验考的还不错,但是综合考试分数就上不去,综合题目需要的是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根据题目的意思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找到需要用到的公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分析实验和推理一些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网络的建构,把学习重点放在对一些难于理解的概念上,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