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分120分,包括三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语言积累与运用在中考中占22-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10分)
1、默写:2014年前古诗文默写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但从2015年开始古诗文默写全部改成必做题。选做题让学生可以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是对于我们的记忆而言要求降低了,但全部改成必做题之后,要求学生对于我们现在大纲要求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必须完全掌握。
2、诗词理解(3分):这是2015年比之前基础部分多出来的三分,重在考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这与第一道题咱们所说的理解性记忆其实是相关联的。诗文默写要求理解文意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样才能降低错别字的出现,而这道题就要求学生对于所学过的所有诗文掌握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语言运用与名着导读(12分)
1、修改病句(2分):从语法上指出病句的类型,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变大是否得当。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对病句的修改要求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正确的进行修改。
2、语言运用(4分):常考的像口语交际、拟写广告词、句子仿写和对联。所以很多孩子可能课文背得很好,但是不会说,而这一题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表达”。语言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3、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6分虽然不多,但是学生也很难拿到。因为6分的题一共考了4-6个知识点。
难点:目前很多学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课本,更多的是让学生背诵记忆,而且不进行总结性教学,只讲每个单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但不进行总结性讲解,所以导致学生容易混淆或者学完接着忘的情况,而学生课后也很难进行总结性学习,就导致语言运用部分丢分较多。
(1)名着导读(1-2分):考名着的作者与名着名称。名称肯定必考,名着全部来自于我们课本后面的推荐名着,虽然作品不多,但如果学生完全没读过或者完全不知道这本书主要是写什么表达什么的,那么学生这1-2分基本拿不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是靠积累与阅读的学科。
(2)关联词(1分):记住关联词的7种关系,并记忆没种关系中常用的关联词。
(3)句子成分(1分):句子成分是初中以及高中语文、英语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一直到高中毕业也学不明白句子成分,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引导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所以分析完基础知识,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中考语文考察我们真正背诵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少,越来越倾向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学会课本就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语文要想学好:积累与总结一定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