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家长早就关注到了中小学衔接问题,当前中小学衔接也的确存在问题。很多家长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小学毕业升学成绩很好,而刚进入初中的摸底水平测试中,英语不及格的人数会超过半数,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是如此地经不起考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年龄差异与环境发生了变化。小学教师多是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以表扬的方式居多且很少批评学生。特别是升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对老师的批评不能认可,产生逆反心理。加之青春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不够,难以适应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中小学教学方式的不同。大多数中学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小学学科少,反复练习,重复训练为主,有时是老师哄着完成作业,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而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更多的要靠主动自觉来学习,灵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
中小学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为抄写的内容缺乏独立动脑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或懒于动脑的学生,很难完成作业,造成两极分化。
小学到初中,这个节点对于孩子的学习跟受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把握好孩子的成长方向,给家长两点建议。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从小学到初中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青春期的临近,孩子的叛逆性也愈发强烈。此时,家长首先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学会用表扬的话语来表达批评之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宜强迫施压,更不能放任不管。空余时间家长应该花时间陪孩子,可以从孩子的态度看到孩子的心理状态。
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课业加重,家庭作业增多,孩子玩耍的时间也会减少。这时候更需要家长的辅助与督促。孩子突然面临学习量的加大肯定会不适应。这时候我们应该花一些心思,帮助孩子学习。孩子不会的我们要教他,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我们是真的在乎他们,不能单单是讲完大道理后就不管了。孩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