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个问题。为了使家长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以便更好的地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小编特将初中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心里特点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对于初中的学生和家长都会有所帮助。
一、初中三年各个阶段的特点
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
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对初一新生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
进入初一后,学科有语、数、英、政、史、地、生物,还有体育、图画、音乐,门门功课都要考试,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
初二年段--难点
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初考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而也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初三年段--重点
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
二、家长怎样加强家校联系
首先,家长要主动、积极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校访”和“师访”。校访时,既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如果能事先同老师取得联系则更好。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