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是广大师生高考复习备考的“纲领”和风向标。日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已经正式发布,“全国卷”《考试说明》对2016年普通高考各相对应学科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均作出了详细介绍。
主干知识:地球仪,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全球海陆分布,板块构造,时区和区时,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日出、日落方位的季节变化,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热力环流,降水形成条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常见天气系统,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水循环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的成因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和商业的区位,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与防治,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区域位置、特点、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方向等知识。
复习建议:
明确考纲要求,把握高考方向。
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4 项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明确试卷特点,培养解题能力。
全国卷与地方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重视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迁移能力的考查;重视地理图表信息解读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区域图、等值线图;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考查;Ⅱ卷综合题都以区域地图(一道中国地理、一道世界地理)做载体呈现等,但全国卷也有自身突出的特点,说几点必须引起重视的:
①全国卷最能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特色,它多运用真实新材料,创设贴近生活的新情景,且情景、材料相对较单一,这就要求提高对新情景的快速理解与解读的能力。
②多围绕一个主题层层设问,反复追问,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Ⅱ卷综合题,比如全国Ⅱ卷2015年围绕尼日利亚铁路分布修建问题命题、围绕河套平原水资源利用问题命题。
③综合题得分点分值不固定,一个得分点可以是1分、2分、3分、4分甚至5分,这对新加入全国卷考试省区的同学是一个挑战,这将严重制约“以分值答题”的常规答题模式,严重影响你“踩点”答题。
④综合题注重思维过程,部分设问缺乏答题模板,对解读、提取、应用图表、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思维过程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后期学习紧张,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效益,要遵循“舍得”原则,有舍才有得,应该攻克以下几个高频考点:
①地球地图: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②自然地理: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与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判读及其影响;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特点;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河流湖泊的特征;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
③人文地理: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地区分布及人口问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原因、影响。
④区域地理:区域空间定位(模糊定位)、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与海域;中国的农业;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及治理保护措施;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对策;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⑤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⑥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与措施。
⑦环境保护: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危害与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