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冲刺还剩下最后的两个月,考生和老师们已经进入紧张的高考复习的后期阶段,学生们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针对当前的复习情况而言,反思二轮模拟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小编对最后阶段的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1.整合考点形成观点,突出重点
考点规定的是一个个的具体知识点,将相关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观点,观点体现了综合性、全面性、深刻性的要求,是把书“读薄”的重要体现,是最后复习阶段的重要抓手。在众多观点中,联系实际紧密、属于教材主干知识的就是重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在最后复习阶段,要强化一些重要的观点,引导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内在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和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细节的基础上能够“提纲挈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最后阶段的知识复习,切忌简单重复教材内容,一定要突出重要观点的掌握。
2.关注社会热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结合理论”的能力训练
关注社会热点,不等于单纯的讲时政,应适当让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背景、内涵和意义,结合相关理论观点的复习,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例去验证理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结合理论”的多次反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命题设计,多角度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试题的设计和变式训练中体味命题的立意与情景和设问的关系,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抗战胜利70周年”“诺贝尔奖获奖”“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全面两孩”“供给侧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精准扶贫”“全方位外交”“五大发展理念”“大国责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大选”“一带一路”等热点问题在复习中不同程度上都会遇到,关键是做好材料角度的筛选,将热点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增加思维的含量。
3.继续加强对高考试卷、模拟试题的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明确出题思路,感受高考氛围,体验高考难度,体会答题规范和要求,这是其他任何试卷和教辅材料做不到的。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实训或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在审题和答题方向上的弱点,有利于学生在正确和规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要用好各大市的模拟试卷,简单地做过和讲过是不够的,应善于发现这些题目选择素材和设问角度的变化和新意,研究组织试卷答案的道理和方法,补充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学生在各种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好的资源,要利用好学生试卷进行实证分析,找到错误的根源,学会举一反三,防止二次犯错。最后阶段的复习,切忌毫无目的地大量做一些不规范的试题,切忌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发挥好每一份做过试卷的最大效益。
4.加强答题方法、技巧、规范训练,做好学生的心理支持工作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复习的主人,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在自主学习、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并展示自己和同伴的问题,相互借鉴;通过同伴互助,检查对方的掌握情况,发现彼此的不足;在检测反馈中领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在反思总结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
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套路,如选择题错项如何排除,答题时“理论和材料相结合”“辩证分析”的基本要求,经济生活中抓住“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市场主体,政治生活中抓住“国家与公民关系”这一主线,文化生活中抓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点,哲学中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这一方法,分清“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等。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保持字体工整、段落清晰、卷面整洁、要点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