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月高考热点
自主招生报名仍在高考前,本月比较集中。自主招生对竞赛门槛要求较高,选拔基本上侧重于5类考生。
高考体检一般安排在本月进行。考生将在学校组织下到指定医院参加体检。身体指标有异常考生,填报志愿时应避开限报专业。
二、高考备考:第二轮复习规划安排
第二轮复习(3月初—5月初)综合能力突破时期
1、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高考黄金定律之一就是典型题法则,其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平时的学习会很轻松。不只是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东西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
2、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
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高三学生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3、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
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例,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其中解答的思维共性,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的。
4、当前阶段的几种常见备考方法指导。
当前阶段备考方法不外乎是题海战术+课本反复查看。较为科学的学生已经开始归类解答,或归纳之前错误的的题型。更有技巧的一些学生已经开始进行构建类型模型(以典型题为原形),并开始渐渐网化知识体系了。
建议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获得最大的效果,适合随大流的跟着学校老师走,基础掉队同学们就该上课的时候记好笔记,其余时间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与基础习题上,感觉在学校已经无法提升的同学,利用套题演练,类型归纳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和速度,这时候往往是思维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对于会做题,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可以通过连续长时间的做套题,或者想办法耗尽精力后(如长跑后,冲刺跑后),再做卷子,或压缩做题时间(2/3~3/4的考试时间做完卷子),以训练考场状态。
三、志愿填报目前需要做的准备
高考还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考生成绩仍有上下浮动的可能,现在就确定目标校和专业比较困难。但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下目前我国高校类别层次,985、211高校、区域重点大学、省重点大学等等,搞清楚军校、综合类大学、理工类大学、财经类、师范类、政法类等等大学。对一些好学校、相对差一点的学校有个大致的了解。成绩稳定的学生也不要着急确定高校和专业,先了解一下今年的政策再说。
至于专业选择,现在高校多是大类招生,结合考生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职业规划等,基本能够确定考生心仪的几个专业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