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丰富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打开了认知外界的一扇窗,可依然有家长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孩子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如此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阅读也变得被动起来。其实,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快乐参与中养成阅读习惯才更重要。
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
孩子都有哪些关键期呢?
a、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b、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c、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d、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e、学习外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f、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g、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喜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了初二下学期,各学校又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