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因为这样一道题,几乎涵盖了现代文阅读的“筛选(提取)信息、概 括主要内容、理解思想感情、分析评价观点”等几个主要能力考查点,最能检测出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那么,针对这一题型在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中怎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答在考点上呢?
一、关键词语突破法。
即分析句子中重要词语(关键词)的含义。一般来说,命题者出题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思想情感、蕴涵丰富 意味的语句。而认真研读这些语句,这些句子中都有凸显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整个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只要把句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二、感情色彩剖析法。
即分析句子和句中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由此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爱憎、好恶等等。如: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的含义。 我们只要扣住第一句中的“这”指代“三个女子的从容”;“文明”“伟绩”“武功”都运用了反语的手法,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就能准确理解这句话就是在赞颂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准确把握句中关键词的感情色彩,是正确分析句子含义的前提。
三、修辞手法还原法。
即分析还原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表达的真实意图,进而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含义之所在。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等等。如:解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更何况是徒手”这个句子。我们只要对句子所使用的比喻修辞进行还原,弄清楚“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作者用煤的形成是由大量木材烘烤转化而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 来了社会的一点进步,而请愿又如何能轻易推动历史的进步呢?可见作者对学生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是持否定态度的。
四、结合语境分析法。
即结合全文(或上下文)内容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结合全文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句子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对揭示全文主旨的作用。
五、句子结构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