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后,你还会重新去做自己的卷子吗?据调查,80%的同学表示一般都是等到老师讲评试卷的时候才会去重新再拿起考过的试卷认真看!你是这样的吗?无论是不是,小编建议看完以下内容,对你有用!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个具体的错题分析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
(1)、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2)、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3)、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4)、这道题的解体过程是什么?
(5)、这道题还有其他的做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以理学科为例,丢分原因大体包括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1)以数字回答各个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等。
(2)以数字回答最不该丢的5—10分。“最不该丢的5—10分”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及。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进步也就很可观了。
(3)任何一处丢分,在存在偶然性的同时都存在着必然性。建议会学习的同学能够做到既看到现象更看到本质,他能够以自己的分析来回答:丢分的实质是什么?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表现在口头上,最好是表达在书面上。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再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卷面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大家在考试过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
4、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现象分析、归因分析与对策分析是逐层递进的分析,现象分析是基 础,归因分析是桥梁,对策分析是目的。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