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备考指导 > 初中辅导 > 初中语文 > 2015年中考语文:规避误区 提高效率

2015年中考语文:规避误区 提高效率

  更多中高考咨询及备考信息,可关注官方微信:智能学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

  距离2015年中考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个阶段的学习时间仅,任务重,考生们一定不要陷入备考误区,浪费考前的备考时间。如何在中考前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下面的中考语文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中考生们。


  一、活用错题本


  【误区】“活用错题本=错题摘抄?”“No!”


  很多孩子,都很聪明,但并不智慧。同样的学习时间,但是知识掌握情况却千差万别,那便是“死学”和“活学”的区别了。


  活用错题本,让我们学习由事倍功半,变成事半功倍。而何谓“活用”呢?很多学生都有做错题的习惯,但仅仅把错题整理做成了“错题摘抄本”。这道题错了,好,下次题型一变,继续错,好,错题本又可以增加内容了(心中那个满足啊~)。于是,考前捧着厚厚的错题本,以表示自己曾有多用功、多刻苦。当成绩惨不忍睹,想想自己付出那么多(起码错题本是足够的厚),得到的分数那个冤啊!


  这样的“错题摘抄”其实压根就是死学,把自己累得半死,没有把知识掌握好,真心是不会“偷懒”。活用错题本,就是活化知识,把问题逐个突破。


  活用方法有三:


  1、串联知识。用活页本整理错题,可以及时补充,把知识进行串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有的放矢。从错题整理中,找到自己的短板,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加长短板上。


  3、分析和总结。把错题进行整理,不断补充变式题,比较类似题型的变化,总结方法。


  二、知识整合


  【误区】“备考就是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单打独斗?”“No!”


  知识点从来都不是零散、单一的,中考备考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的过程。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归纳整合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古人曰“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日损,几近于道”,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点讲到的活用错题本,其实就是整合的方法之一,有效运用错题本,可以进行基础知识、阅读技法的整合。


  而古诗文的整合,可以从内容、主题、类型、作者等角度入手。以下是我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按内容进行整合)


  课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任是流水也有情


  ——山水小品类文言文的整合


  内容:对《三峡》《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和《满井游记》进行比较阅读。


  【案例二】(按内容进行整合)


  对初中六篇史传类文言文进行整合,包括:《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隆中对》《孙权劝学》。


  教学重点:熟知事件、鉴赏人物、感悟道理。


  【案例三】(以作者为线索进行整合)


  李清照3首词(以南渡为分野)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三、巧记知识


  【误区】“语文=死记硬背?”“No!”


  很多人闻语文色变,因为“好多东西要背啊”。作为文科,语文要背的东西真不少,基础知识外,就古诗文就要背34首古诗词、16篇文言文,还有古诗文的注释,还有那些作者及他们的作品,一大堆。


  那如何是好?死磕?不,记忆方法其实有很多,最笨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把自己累得半死还不算,还滋长厌学情绪。


  1、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法


  (1)自然背诵法。自然背诵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不采用任何记忆方法帮助背诵,只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自然背诵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


  (2)抓线索背诵法。抓线索背诵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式背诵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图像再现背诵法。图像再现背诵法是指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形象,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出来。


  (4)联想背诵法。联想背诵法是指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联系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


  (5)串字背诵法。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就是串字背诵法。


  (6)强化链接背诵法。强化链接背诵法,指对背诵内容之间的链接处进行强化记忆的一种背诵方法,能使背诵的课文成为长时记忆,也便于背诵时脱口而出。


  2、汉堡包复习时间


  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而言之:人的记忆周期是7天。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一周的学习看做是一个汉堡包,如果只是面包片,那多寡而无味啊。只有在里面配以青菜、肉排、芝士、酱料(复习),这样才能成就美味(掌握知识)。


  四、活用课本


  【误区】“书本无用?”“No!”


  《考试说明》中提及:“全卷课内知识考查约占30%,课外知识考查约占70%。”于是,就有只看课本的古诗文,然后就置身于题海中的误区。


  语文课本和中考其实有密切联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真正学好这些“例子”,才能实现升华到举一反三的转折。否则,语文能力培养就只能是缘木求鱼。


  重视课本的复习,善用课本,用好课本:


  1、熟悉课文,夯实基础知识


  中考基础部分内容是出自课内的,所以课本不可丢!


  2、利用课本,提升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对学生而言是难啃的“硬骨头”,如果认真研究课本,会有意外发现。


  古诗文阅读的考查是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重中之重,而且广州中考的古诗文只考查课内,抓好课本,是王道!


  3、紧扣课本,提高写作能力


  入选到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彩美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背影》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春》的环境描写方法、《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手法……中考作文复习应不断挖掘课本这一“宝藏”。


  写作总有人大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匮乏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学生缺乏积累肚子里没有墨水,没法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其实我们大可从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使课本成为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中考复习必须回归课本,将课本与复习紧密结合起来,挖掘课本无穷宝藏,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考前时间宝贵,好的学习方法,能使考生们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预祝2015年中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中考热点文章推荐:

  保持奋发激情 迎接中考战役

  2015年中考备考:10大备考经验分享

  

初高中提分热线:192-6656-3658

欢迎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高中辅导,中高考冲刺辅导,线上辅导+线下辅导

一对一辅导、作业辅导、小班课、艺考文化课

咨询热线

192-6656-3658

扫描智能学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免费咨询孩子的学习问题,预约本地资深老师辅导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