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小学生相关教育及辅导信息,可关注官方微信:智能学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
“小孩子可不可以惩罚”的问题,是不是太不合时宜?近些年来,一种称做“赏识教育”思潮,通过各种传媒广泛传播,给家长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孩子不管是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都说“你真行”,“你真棒”,给孩子叫好,为孩子鼓掌。这不是教育,是典型的“哄”的伎俩,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对孩子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实施惩罚,但是要特别谨慎小心。
一是不可滥用,使用过多,不到万不得已时,一般不要轻易使用。
二是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要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以及态度确定惩罚的方式,最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罚不当罪”,过轻,起不到积极作用;过重,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或引起逆反心理。
三是惩罚要看孩子的个性特征、性别特征、情绪反应,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承受得了,不产生负作用。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管教孩子很严格。一次,他八岁的大女儿苏西在农场度假时打了妹妹。按照规,必须给予适当处罚。一家人根据苏西的错误,提出了几种处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剥夺坐干草车的机会,这是苏西最不愿意接受的惩罚方式。从那以后,苏西和其他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随意打人的事。
经常有家长问,小孩子可不可打?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怕伤着孩子。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未尝不可。
比如,两三岁的孩子,不知道深浅、利害、安危,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想摸一摸,动一动,玩一玩。看见家里的电器插座,他也好奇地要摸一摸。对小孩子的这种危险行为,你说怎么进行管教呢?你给他讲道理,说:“这个东西不能摸,一摸就电死了。”什么叫“死”?孩子可能会天真地问:“死好玩吗?”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那不是“对牛弹琴”吗?他根本不可能懂。说不管他,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真的让他体验一下“自然后果”的惩罚,那行吗?
管教这么小的孩子,唯一行之有效的管教方法,就是在他要伸手摸电器插座的时侯,厉声厉色地训斥。如还是不听话,就要狠狠地打他的手,甚至要把他给打哭了,重重地给他以刺激。这样,有一两次,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摸那东西--手疼痛”这样的条件反射,以后他再也不会伸手去摸“那东西”了。
像这种“狠狠地打”,也不能说是“体罚”,而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严厉“警示”,唯一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家长必读的热点推荐:
孩子的六大智力要素如何培养
别让电子产品代替父母的爱
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家庭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