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高考咨询及备考信息,可关注官方微信:智能学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
材料类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变形,在材料解析题基础上孕育而生。近年来,它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就有增无减。因其能将其他如比较型、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各种类型选择题融为一体使试题类型变幻多样,而且能提高考查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故而一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1.题干选项均材料。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例题】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
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兴修水利,开河凿渠
C.“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 D.“尊王攘夷”,扩充势力
【分析】“修善政”是一个谓宾短语,它的主语是“(齐)桓公”。它是因,“会盟,称伯”是果,很显然这里的“会盟”是葵丘会盟。这些有效信息的获取需要平时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我们平时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要多问问自己“何人何时做何事,为何做此事,此事后果影响又如何”;要经常在心里默念或在纸上默写,把历史事件线索搞清楚,无论试题考查的有多细我们都能应付自如。只有具备这些“平时功”,考试时才不会怯场,才能迅速准确将材料与所学知识联系结合。这些都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考试的第一窍门就是夯实基础。
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
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例题】(全国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经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虚。”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分析】只要联系课本知识回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便可选出答案D,无需读懂那一大串文言文。但是有时候怕命题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对材料的适当理解可以检验让自己更确信。材料中的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张“经世致用”。“明心见性”是宋明理学的主张。由此选择D,我们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更“心安理得”。
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
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诚然,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翻来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试卷视觉感受不错。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和干扰。所以我们考生不要畏惧纸老虎,再烦的题目、再难的题目都是由简单容易的题目组合改造而来。题目考的方式在变,但是知识点是不变的。
热点推荐:
高考紧张冲刺 考生如何快速提升成绩
2015年高考数学必考考点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百天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