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小学生相关教育及辅导信息,可关注官方微信:智能学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
导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认为孩子年级小,就得听家长的话……好像家长主宰了孩子的一切,然后家长还自认为是对孩子好。其实这样的家长行为表明家长没有尊重孩子。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孩子也不例外。正因为好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陷入了教育孩子的误区:
误区1——小孩子懂什么。很多父母都用传统观念看孩子,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给孩子说一些家庭内外的事也不会理解。恰就是父母这个错误的观念,让父母忽略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平等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有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对家庭事务漠不关心,甚至显得非常冷漠,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长期不让孩子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造成的。
误区2——你是儿女你就得听我的。这种传统的观念会让孩子失去在家庭中的发言权。当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时,自然会有话不能说,或者说了父母也不理解、不理会的现状。当孩子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后,慢慢就失去了和父母对话的兴趣。尤其是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经常挑剔孩子做事的方法、态度、结果,这就更导致孩子越来越反感父母,种现象对青春期少年来说表现的尤为突出。
误区3——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很多父母经常以孩子处事经验还少,年龄还小,不懂人情世故为由来面对孩子,这种想法往往会打击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信心。请父母想一下,如果孩子不从小面对成人世界,怎么去从小和父母学习人际关系呢?如果父母不从小孩子培养孩子构建儿童人际关系,那么必然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自我世界,不知道怎样结识新伙伴,认识新同学,不清楚怎样与他人和平共处。
误区4——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事用不着你操心。父母只把目光紧盯着应试教育不放,必然会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多方面的内容。就拿家庭责任感培养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不参与家庭事务,不了解父母在工作中,在家庭里的情况,肯定不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当一个孩子失去责任感后,剩下的便只有关注自己如何能寻找到快乐,自己如何将想法和需求得到满足了,如果这些想法和需求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便会对父母产生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自然会和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
以上这些误区是不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有呢?换一个角度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对待,也许你和孩子都会有所收获和成长。
小学生家长必读的热点推荐:
孩子的六大智力要素如何培养
别让电子产品代替父母的爱
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家庭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