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小学生相关教育及辅导信息,可关注官方微信:智能学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
导读:孩子的学习不是从步入校园才开始,现在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上学前就教育孩子识数认字。当然孩子早一些认字是好的,但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的培养孩子识字阅读,不要以单纯的识字为目的。
阅读需赶早
教育界普遍认为:经过早期阅读培养的儿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并且证明它与儿童入学后的认知水平、读写水平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据了解,有人认为学前阶段应以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他们担心因为幼儿智力发育不完全,过早让幼儿识字会增加幼儿的负担,甚至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相关教育专家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目前我国的小学生识字状况来看,远远不能达到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中多出现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低导致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阅读是以识字为基础的,因此早期阅读自然而然就要与幼儿的识字量联系在一起。教育专家将早期阅读分为早期阅读经验、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其中早期识字经验是基础的基础。过去我们对早期阅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是让幼儿听听成人讲故事,而把识字和自己独立阅读这一关键忽略掉了。
识字需科学
识字如此重要,是不是意味着幼儿识字越多越好呢?专家表示:幼儿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教育界普遍认为运用科学方法筛选出来的高频字,掌握400个便能达到初步阅读,掌握1500个便可读懂普通书报96%以上的内容,如果一味追求孩子识字量或压缩应有的时间,摒弃了科学的筛选,不能达到尽早阅读的目的,违背识字教育的初衷。
兴趣是关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家强调,3-6岁幼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他们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对于事物记得快忘得也快,硬性让他们识2000-3000字不仅达不到阅读的目的,还会损害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时要保护其好奇心和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充满趣味性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小学生家长必读的热点推荐:
孩子的六大智力要素如何培养
别让电子产品代替父母的爱
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家庭教育的差距